天津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完成全国流量系统上线前培训
环保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污水处理及温室气体的减排是我国政府致力解决的问题,正通过淘汰落后的产能,特别是控制火电、钢铁、有色和水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造纸、化工、酿造、印染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环保的要求。
气候变化问题很复杂,但无论多复杂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性。陈志坦言,但是中国目前的能源价格实际上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还不能起到有效刺激能源技术的作用。
在陈志看来,无论哪种途径无一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美国对智能电网的关注可能是美国企图主导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气候变化创新规则的一种野心。的确,不同于瓦特发明蒸汽机那个时代,现在技术制度的核心和共性技术已经都是因政府目标导向的项目所产生,许多都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比如计算机、空间技术、核能、电信技术、高速铁路等。别的方式,例如传统碳氢能源效率的提高,都是有限度的,陈志说。他将目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分为三类,一是渐进型创新,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废物的收集管理循环利用技术、汽车发动机效率的提高等技术。
如果气候变化是一个激进型创新的话,可能现有的组织机构都不能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许多研发需要跨产业、跨领域以及国际合作,许多长期的高风险项目,必须有公共部门的共同参与。他计算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资本能源比和资本能源相对价格指数。除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外,中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是密封的,在处理过程中垃圾处理人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有的人简单的戴个口罩,更多的垃圾处理作业人员连口罩都不戴,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无害化是中国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要求。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了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使垃圾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介绍,目前中国的垃圾处理有三大难题需要先解决。混合收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如居民小区、街道两侧,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目前垃圾分类是个主要难点。据悉,广州市在近5年中投资24亿元建设的4个垃圾处理大型设施项目中,社会企业投资就占了13亿元。
随着中国政府对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入,在治理水污染、工业污染的同时,城市垃圾处理也越来越重要,今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垃圾处理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二是在居民小区建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站,居民每天可以把生活垃圾扔到垃圾站。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处介绍,2005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费只收到了应收费的40%多。这些都是造成垃圾分类难的原因。
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垃圾处理方式 北京市市政管理处官员梁广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垃圾处理方式--资源化利用。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还有个难点,就是电子垃圾的处理,由于垃圾处理技术落后,中国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诸如电池、电脑主板等垃圾,垃圾处理人员在收集到这些垃圾后也只能进行堆放或者填埋、焚烧处理,能做的只是在填埋时加厚防渗层而已。环境保护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配合资源化利用,中国将把城市垃圾细分为四组,分别为材料垃圾组(包括玻璃、磁性或非磁性金属、废纸、橡胶、塑料)、有机垃圾组(厨房垃圾、生物垃圾)、无机垃圾组(炉灰渣、砖瓦、陶瓷等)、有毒有害垃圾组(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杀虫剂容器、过期药物、医疗废物以及废电视机、电话、电脑等废旧电器的电子垃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及国际资本用于垃圾处理。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虽然2002年中国政府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目前只占16%。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将被回收再利用。
中国政府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困难,我们也在积极地想办法,在政策支持的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加大研究,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才有了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城市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700多个,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2%。梁广生介绍,中国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不成问题,一些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但是垃圾收费却一直不能很好的落实,一些企业拖欠甚至拒绝交纳垃圾处理费。二是中国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分类收集的目的在于提高垃圾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理,中国在2002年就大力宣传垃圾的分类回收,在主要的街道,居民小区都设立了分类收集的垃圾筒,但目前来看分类收集的效果还不是很大。1999年,中国设市城市为668座,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个,其中包括不到200个的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处理率63.4%,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0.3%。
北京市政管理处官员梁广生说。但是在2003年发生非典之后,因垃圾道利于细菌传播,被许多城市禁用了。
苏伊士集团与上海国际化工区建立了一个长达50年的合作关系,负责投资、设计和管理其水务、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设施。气体经过燃烧处理,渗滤液一部分经过净化处理成中水,用于清洁垃圾车辆以及地面扬尘,还有部分渗滤液经过过滤后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再排放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02年,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对垃圾处理进行收费,具体是,居民生活垃圾费按家庭年收入的0.3%计算,医疗垃圾每吨3000元人民币,工业垃圾每吨1000元人民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生产为复合肥、砖、复合板等建筑材料、以及电等产品。在各地政府为贴近老百姓而设的政府热线电话中,每年都能接到不少老百姓关注生活环境的投诉,其中有很大比例是有关城市垃圾的。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当地官员的政绩。
首先由分类机进行分类,被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2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个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垃圾处理列为环境保护工作8大重点之一。
而且由于焚烧法处理垃圾时会产生二恶英气体,因此许多城市除因处理医疗垃圾需要外,对焚烧法处理垃圾不大使用。双方还签约共同建设和经营一家垃圾焚烧工厂,处理上海化工区内工业企业产生的垃圾,有效期限长达30年。
天津市双港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1.2亿度,可供5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万吨。目前中国建成、在建和正在报批的垃圾发电厂已有140座。还有的被运到了堆肥厂,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用作了植物的肥料。每天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负责收集这些容器里的垃圾。
垃圾处理难点 中国垃圾处理还没有全部做到产业化,城市垃圾处理存在很多难点。[page]在目前的垃圾处理方法中,焚烧法处理垃圾在中国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
垃圾处理瞄准市场化 2月10日,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苏伊士集团在上海表示,中国包括水务和垃圾处理在内的环境产业投资容量十分巨大,苏伊士决定把其亚太区总部设在上海,今后两年内其在华投资可望翻一倍。之后,这些垃圾被分类运走。
从转运站运出的垃圾,有的被运到卫生填埋场,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加盖盖好并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但是,政府的努力似乎赶不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建筑不断扩大,工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垃圾的大量增加。